北方伟业计量集团有限公司
不同的雪莲菌粒微生物组成有所不同,地理来源和培养环境是影响组成菌相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不同的微生物菌相鉴定方法得出的菌相组成也会存在差别。对2011-2020年间发表的26篇关于雪莲菌和kefir粒菌相组成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尽管不同菌粒之间的菌相组成差异很大,优势菌相在属水平上还是具有一致性,包括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假丝酵母属(Candida)、酵母属(Saccharomyces)和醋酸菌属(Acetobacter)(表1),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使雪莲菌粒稳定生长。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菌株为马乳酒样乳杆菌、高加索乳杆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lactis)。总结发现,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较多,醋酸菌数量最少,其中乳酸菌数量范围在104~108CFU/mL,酵母菌数量范围在105~108CFU/mL,醋酸菌菌数在105CFU/mL。另外,高洁等运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研究kefir粒的细菌菌相组成,共鉴定到8个属,其中乳球菌属、醋酸菌属和乳杆菌属分别占细菌总数的74%,10%和5%。
除菌相组成外,菌粒中微生物分布位置也存在一定规律。Wang等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雪莲菌粒外表面的微生物密度大于内部,大量的短棒状乳酸菌附着在菌粒外表面,而内表面分布的多为长链状的乳酸菌。Lu等研究也发现从外表面到内表面酵母菌和细菌的菌体密度呈下降趋势,并在组成菌粒的颗粒单元壁上观察到由细菌组成的多面体网状结构,酵母菌镶嵌其中。与其结果一致,Gao等研究4个来源于不同地区的雪莲菌粒,发现酵母菌主要分布在细菌群落表面或镶嵌其中。虽然天然发酵体系雪莲菌粒的复杂组成尚未明确,但是已发现的雪莲菌粒的理化组成规律为全面认识雪莲菌粒,探究其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即雪莲菌颗粒是以酿酒酵母、高加索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单孢酿酒酵母、乳酸乳球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等菌相组成为主的微生态体系,其中酵母菌镶嵌聚集在杆状菌中。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立即登录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
温馨提示:
1.手机直接输入,座机前请加区号 如13803766220,010-58103678
2.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电话号码,立即回电,请注意接听
3.因为您是被叫方,通话对您免费,请放心接听